报告题目:Di-charmonium scatterings from lattice QCD
报 告 人:陈莹 研究员 中国科学院高能物理研究所
报告时间:2025年11月25日(星期二)下午15:30—16:30
报告地点:物理楼313
报告摘要:欧洲核子中心的LHCb、ATLAS和CMS实验组在J/ΨJ/Ψ质量谱中发现了一系列全粲四夸克结构,如X(6600),X(6900)和X(7200)等,对它们的性质及背后动力学机制的理解是强子物理理论研究的热点课题。格点量子色动力学(格点QCD)是研究低能强相互作用的重要非微扰方法。我们在格点QCD框架下研究了质心能量低于6.6GeV的ηcηc和J/ΨJ/Ψ的S波散射问题。我们发现,J/ΨJ/Ψ道的ηcηc和2++道的J/ΨJ/Ψ的近阈相互作用是排斥的,而0++道的J/ΨJ/Ψ的近阈吸引相互作用则启示存在近阈结构,这和唯象理论预言的X(6200)相容。我们对2++道J/ΨJ/Ψ散射的分析表明,在质量约为6.54GeV处存在一个S波共振态,其宽度约为540 MeV, 其共振参数和ATLAS和CMS观察到的X(6600)一致。我们的结果支持X(6600)的量子数为2++。
个人简介:陈莹,中国科学院高能物理研究所研究员,1992年北京大学获得学士学位,1997年于北京大学获得物理学博士学位;长期从事强子物理的格点QCD数值计算,重点开展与BESIII物理相关的奇特强子态性质研究;关于胶球质量谱的格点QCD预言受到国际关注并被广泛引用;首次给出J/psi辐射衰变标量、张量和赝标量胶球分宽度的格点QCD预言,为实验寻找和确认胶球态提供重要理论输入;在混杂态和XYZ粒子方面也开展了一系列有特色的格点QCD研究;先后参加和主持多项国家重大和重点项目。
供稿审核:刘广强
编辑审核:王文志
终审:满忠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