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通知公告 > 正文

(6月5日)胡坤研究员学术报告

发布时间:2024-06-03文章来源: 浏览次数:

报告题目:核电子学方法

报 告 人:胡坤 研究员,山东大学

报告时间2024.6.5(周三) 14:30-15:30

报告地点:物理楼二阶二

报告摘要:

在国内外的大科学装置中,为了满足各种各样苛刻的实验环境,涌现出了一系列新型的核电子学方法。例如,在大型高能粒子对撞机中,如ATLAS实验,对撞亮度往往很高,信号很强,计数率超高,就要求电子学系统具有很高的耐辐照特性;而在极弱信号的探测下,如PandaX实验,又要求电子学具有极低的本底。报告人将根据自己在这些大科学装置中所承担的任务以及研究经历,介绍不同实验条件下所需的核电子学系统。同时,基于所研发的核电子学系统,介绍其在核医学仪器——正电子发射断层显影PET上的应用。最后,简单介绍山东大学核电子学团队发展情况以及研究生招生需求。

报告人简介:

胡坤博士,目前就职于山东大学前沿交叉科学青岛研究院,任研究员。2016年,被中国科学院“粒子物理前沿卓越创新中心”授予“赵忠尧博士后”荣誉称号。2021年,入选山东大学“齐鲁青年学者”,2023年,入选山东省高层次人才项目。本科毕业于合肥工业大学应用物理学专业,博士毕业于中国科学技术大学物理电子学专业,长期从事核电子学设备的研发工作。曾在美国德州大学西南医学中心、佐治亚理工学院从事博士后研究工作。主要研究兴趣为大科学装置(ATLAS)的前端读出电子学系统,以及核医学仪器PET/CT的硬件设计。发表研究论文30余篇,授权专利4项。目前,作为国际合作ATLAS实验第二阶段升级项目、下一代正负电子对撞实验STCF装置以及南半球大视场天文观测站(SWGO)建造项目山大组的电子学负责人。



供稿审核:刘广强

编辑审核:王文志

终审:满忠晓





关闭 打印责任编辑:王文志

友情链接